四个“美梦”佐证脑波与灵感的关系
发表日期:2018-12-03 17:30:12 作者来源:李老师 浏览:253
我们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敏感、焦虑、警觉状态时,身心得不到放松,大脑所消耗的能量就会递增,此时,人的思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学会放松、休息、减压便成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自我修复的重要手段。
睡眠,便是身心进行自我修复的最佳良药。在睡眠状态下,我们的大脑还有可能解决久而未解的难题,在人类历史上便有四个这样的“美梦”。
第一个美梦: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埃利亚斯·豪威被缝纫机的针头困扰着,长期的思索和警觉让他身心疲惫,一个深夜,豪威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了梦乡。梦里,一个野蛮人拿着带孔的长矛想要杀死他,惊恐之中他从梦境回到现实,针孔开在针头位置的缝纫机针便问世了。
第二个美梦: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苯之后,人们一直在分析它的分子结构,却一直悬而未解。39年之后的一个冬季,壁炉旁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仍旧沉浸在苯分子的思索之中,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梦乡。梦里,一条碳原子蛇首尾相连,在他面前不停地旋转。凯库勒被惊醒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苯分子是一个环形结构。
第三个美梦:就在凯库勒的美梦揭示了苯分子结构之后的第五年,依旧是冬季,俄罗斯科学家,35岁的门捷列夫同样沉浸在久而未解的问题里,化学元素的分类他苦苦思索却不知所终。疲倦也将他带入了梦乡,梦里,所有的元素错落有致地从空中降落,并有序地分布在格子里。大梦初醒,他立刻记下了梦中元素的分布位置,元素周期表就这样梦想成真了。
第四个美梦:1921年的一个深夜,即门捷列夫美梦成真后的52年之后,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伊也同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洛伊从梦里醒来,迷迷糊糊地写了些什么,便又进入了梦乡。清晨,洛伊突然想起昨晚似乎写了些什么,他急不可耐地找到那张纸,就这样,“神经冲动传递机制”让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这几个故事有几个共同之处:主人公都是某一个领域的饱学之士,都有着对问题苦苦思索的不放弃精神,长期的思索之后他们都会通过睡眠修复身心,灵感迸发的那一刻,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记下。这也正好对应了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右脑潜意识——灵感思维的训练方法》。所以,不论是科学巨匠,还是普通人,倘若你陷入了某一个问题的“死胡同”,那不妨先放下当下的问题,先美美地睡一觉,说不定一觉醒来你也会美梦成真。
作者:小美
- 上一篇:左脑与右脑的发展哪个更具有意义
- 下一篇:4-5个月宝宝右脑开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