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加盟机构_幼儿托育中心_儿童感觉统合教育品牌排名-美赞童

400-1133-523

硬化的教育培养不出强大的孩子

发表日期:2018-10-26 17:00:13 作者来源:刘老师 浏览:205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软化效应”,即行为由硬变软的现象。软化是相对于硬化而言的,那么软化效应也是相对于硬化效应而诞生的。

      高层建筑遮蔽了视线和阳光,水泥和沥青路面等灰色基调容易使人产生压抑感、强迫感甚至厌恶,由硬化的环境变化而让人产生的情绪硬化现象被称为硬化效应。

      有一句俗话叫:“吃软不吃硬”,人与人相处时,言语、态度、行为等的僵硬、粗暴会让对方产生压抑和情绪的失衡。人们都喜欢友善的言行,喜欢让人轻松的氛围。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教师的缺乏耐心、粗暴、压制等负面情绪和压抑的环境会硬化孩子的心灵。

     应试教育下,教师的“专制”让学生产生服从感,不准高声喧哗、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异想天开......,这种硬化的教学手段以及产生的硬化环境,偏离了教育的核心——立人,因为它扼杀了学生最宝贵的“天性”——好奇心、探索欲望、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孩子身上的这些天性,都是我们向往看到的,然
   
     而应试教育的阴霾下,很多教师对这种硬化的教育手段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是得心应手、心安理得。

      以“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为题,对九万名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有如下特征:态度友善、具有耐性、善于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品行良好、勇于改错、兴趣广泛、富有幽默感、一视同仁。

      不难发现,孩子们都喜欢更为“软化的老师”和软化的环境,然而应试教育的枷锁下,孩子们的这一期待和向往,显得颇为无奈而又不得不去习惯,那么这样的制度下,孩子们便会重复着硬化的心里和硬化的环境,久而久之,灰色的基调下我们遇到了冷漠、对立和残暴。

     我们厌恶冷漠,厌恶残暴,厌恶灾难。然而灾难面前,每一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破坏过环境;雪崩发生时,每一片雪花都认为自己不具备摧毁一切的力量,而每一片参与制造雪崩的雪花,在雪崩之前都在相互紧拥着。人们习惯了麻木,便也习惯了冷漠、残暴和灾难。

     实际上,改变这些很简单,倘若野外被毒蛇咬到了手指,在没有时间注射血清的情况下,可以砍断手指,思想上寄托于血清的拯救会终止生命;芒刺在背时,没有人会容忍芒刺带来的剧痛,拔掉它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这一切发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可以动手的能力便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