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榜”体现学校实力还是功利展示?
发表日期:2019-04-03 16:25:10 作者来源:王老师 浏览:148
今年新学期开学,一些初中和小学都在校门口的显眼位置,用“大红榜”贴出了毕业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一连串升入“名校”的名单,成了学校的“形象广告”。然而,一些教育专家却认为,用“升学榜”代替“大红榜”,可能会使“让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大打折扣。
“升学榜”体现学校“硬实力”?
近年来,在一些小学、初中或高中,以“升学榜”代替“大红榜”,似乎已习以为常。有一所小学从前年开始,就在校门口贴出升入“上外附中”等名初中的“大红榜”。校长说,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质量”。后来,学校索性在校门口做起了固定的专门橱窗,每到招生季节,就把学校毕业生中考进“名校”的学生名单,用“喜报”的形式向社会传播。而在一所以美术为特点的高中,考入“中国美院”的学生名字,比考入一般大学的学生名字要大很多,“考入知名大学,学生为学校声誉作出的贡献大,名字突出一点,也不足为奇。”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如此解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家长都希望孩子考名校,学校将‘大红榜’让位给‘升学榜’,也算是顺应潮流吧。”
不可否认,在家长看来,“升学榜”最能体现学校的“硬实力”。有些家长为了孩子择校,很早就开始关注几所民办小学,并进行升入“名校”的数量和级别的比较,在他们看来,一所小学能有多少比例的学生升入顶尖的名校,就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多高,“升学榜”俨然成了考察学校的唯一佐证。
一位小学校长无奈地说:“原来不想贴‘升学榜’,但有不少家长询问,甚至质疑学校办得不行,连升入名校的名单都不敢公布,后来,也只能就范了。”
教育专家表示,片面满足家长对学校的升学需求,“升学榜”的负面影响却与日俱增。
基础教育大义被“矮化”
“社会的评价标准,未必就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家长的需求,也并非就是准确的办学方向。”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承敏芳认为,如果办学成果仅仅体现在名校录取率这一个方面,那么,基础教育的大义很可能会被“矮化”。
“从表面上看,‘升学榜’不过是传递考生信息,本身无可厚非。但深层次看,这样的做法与面向全体学生、成就每个学生的初衷大相径庭。”包玉刚学校校长吴子健强调,受此影响,家长会对孩子施压,学生之间会产生隔阂,公平教育就会在这种人为的“偏心”中蚀化。
“要让所有学生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幸福感,有成长的向往,这不是靠‘升学榜’所能达到的。不能用少数学生的学业成绩歪曲办学宗旨,甚至牺牲更多学生的进取心。”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陈洁觉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能以一张“升学榜”简单地加以表现,办学成果也不能这么功利地加以展示。
上海市特级教师、市教科院普教所潘国青强调,基础教育就是要在学生的基础阶段,打下最有奠基意义的教育基石,不能用进入“名校”的人数来衡量办学质量,也不能以进入“名校”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 上一篇:择校热导致武汉中小学生源对比悬殊
- 下一篇:假期出游呵护皮肤的五个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