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学校社会责任论
发表日期:2019-04-03 16:24:44 作者来源:崔老师 浏览:74
2010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上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教会的精神正是刘彭芝多年来的探索目标和实践内容,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刘彭芝认为,学校既承担着“个性化”的课题,尽可能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同时,又承担着“社会化”的课题,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集体中出色的一员。因此,学校教育一方面应该强调社会要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强调人要以社会为本,一个人如果离开了社会,不仅活不下去,更实现不了人生价值。
因此,人大附中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思想上、感情上、心理上实现社会以人为本和人以社会为本的良性互动。在刘彭芝的心中,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所学校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就是看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否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在刘彭芝看来,履行社会责任,是学校永恒的话题。任何一所学校,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是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履行社会责任。学校如果不履行社会责任,那就不是学校而是“学店”;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具备社会责任感,那就只能是“教书匠”,而决不会成为教育家。
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是所有学校共同的社会责任。但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必须不断地有所调整和充实,只有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使学生适应生存的时代,获得并终生拥有“独立与仁爱”这把开启世界的钥匙,是任何时期的学校所肩负的永恒的社会责任。具体到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中学,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需要找准所处的历史方位。
立足于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大国、发展中大国这样一个客观实际,我们的经济不发达,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导致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因此,拥有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校长,应该具有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情怀,身体力行,敢为人先,利用多种途径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惠及学生,造福社会。这样的胸襟和情怀,注定了刘彭芝必将走出一条非同寻常的教育之路,这也注定了人大附中的传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诉求也日益强烈,中国的基础教育也正在经历着由公平享受教育向公平享受优质教育的过渡。刘彭芝认为,发展中学教育要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建议在政策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所谓“下要保底”,指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平等享受符合国家标准的义务教育,要尽快制定国家中学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这个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要有刚性,任何一所中学只有符合这个标准,才能准入,才能继续办下去;“上不封顶”则针对现有各方面工作都做得比较好的优质中学,要鼓励其保持优势,继续发展,不断超越,成为中学教育的品牌学校,进而发挥其自身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带动整个中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基本要求就是薄弱学校不薄弱,优质学校更优质,其最终目标就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刘彭芝校长所理解的追求教育公平的目的,不仅在于让所有适龄学生能够上学,还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上好学,出现更多的能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学。要做到这一点,当前最缺乏不是教育硬件设施,而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师资,没有这些要素,即便有了均衡的教育投入,也会长生不均衡的教育效果。因此,人大附中自觉地承担起来了输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师资的任务,变“独善其身”为“兼济天下”。显然,一所学校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绝大部分优质学校都来做这件事,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了。
在自然界,有一个奇特的“附丽”现象。科学实验表明,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即使水汽含量达到300%也不能凝结;但如果空气中有凝结核供水汽附丽,则水汽含量达到100%也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地球表面生机盎然的一场降水,滋润大地。刘彭芝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学校就是教育事业的“凝结核”,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的“凝结核”作用,促进产生教育界的“附丽”现象,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0月,在人大附中与欧盟教育基金联合会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名中学校长论坛”上,刘彭芝校长的发言主题是“人大附中与社会责任”。她认为,人大附中作为一所名校,它的发展过程凝聚着所有人大附中人的智慧和心血,对中国基础教育思考有过很多的思考,在实践上也做出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人大附中的财富,更应该与更多的教育同行分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产生更大的社会效果。这也是人大附中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从2002年开始,人大附中已经进行了八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成立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通过现代网路技术,实现了对全国各地优质基础教育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人大附中联合全国200多所中学,将优质课件用互联网P2P联合输送到西部12省市的薄弱学校。在与贫困落后地区学校联合办学的过程中,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人大附中的教职员工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锻炼,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对于人大附中的帮扶学校,除了派教师去那里执教、进行交流培训外,还接收了来自内蒙古、四川、新疆、宁夏、河南等地,以及北京延庆永宁中学、海淀区翠微中学、北航附中等学校的学生近300人到人大附中“留学”,探索出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占用了人大附中的部分教育资源,但人大附中的教师、学生对此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人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地区和周边地区教育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自2009年4月以来,刘彭芝先后担任“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刘彭芝卓越校长培养基地”和“北京市普教系统先锋校长培养基地”的主持人,后来由于云南省、宁夏、海淀区、顺义区、丰台区、延庆县等优秀校长培训基地陆续在人大附中设立,更名为“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简称“双卓基地”),旨在人力资源强教,培养一批“教育家型的卓越校长”,进而培养一大批“专家型的卓越教师”,打造一大批优质学校,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优质、科学、和谐发展。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刘彭芝深深意识到,最好的做法是向别的学校输送干部。古人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但送人打鱼的技术,还不如给人家派一个能组织打鱼的领头人。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人大附中陆续向北京海淀等区的学校输送了校长、书记、副校长等十几位。人大附中培养的优秀干部,刘彭芝舍得送出去,因为他们代表着人大附中的思想、理念和经验,他们到其他地方是去传播这些理念,是在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做贡献。人大附中的核心资源是人大附中的人才,对兄弟学校最大的支持就是把人大附中的优秀人才派到那里。一方面支持了周边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派出去的教师和干部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正如刘彭芝校长所说:“人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蕴含在自己的体内;大生命,则体现在人群和社会中。一所学校的生命也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蕴涵在自己的校园内;大生命,则体现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培养优秀人才,把一些优秀人才输送到别的学校担任重要职务,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优秀人才来说,这是放大生命;等他们把人大附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传播出去后,对人大附中来说,这也是放大生命。”
《墨子》中的《经上》说:“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久”是时间范畴,包括古今早晚等一切具体时间在内;“宇”是空间范畴,包括东西南北等一切场所,“异时”与“异所”则构成“宇宙”,宇宙是无限的。意思是说,对时间而言,最可贵的是今天的事情能影响明天,现在的事情能影响将来。对空间而言,最可贵的是这个地方的事情能影响别的地方,甚至覆盖别的地方。现在的事情影响将来,是超越有限进入无限;这个地方的事情影响另一个地方,也是超越有限进入无限。人大附中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积累的可贵理论与实践的财富,推动着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超越有限进入无限,意义深远。
- 上一篇: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探索超常教育
- 下一篇:人大附中及刘彭芝:创新为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