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加盟机构_幼儿托育中心_儿童感觉统合教育品牌排名-美赞童

400-1133-523

什么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发表日期:2019-04-03 16:23:20 作者来源:王老师 浏览:136

  导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发出过如此感慨:“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标准化”、“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貌似公平、公正,但容易走向“一刀切”,导致人才培养的“格式化”,阻碍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正常成长。

  早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

  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不懈追求。毛泽东早就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江泽民同志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胡锦涛同志则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在人才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都在强调人才培养的当下,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困难和挑战仍然不少,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问题。

  当前的人才培养,一个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趋向:人才培育严格采用“唯分数论”、人才选拔采用标准化试题测试、人才考核采用标准化程式、人才培养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等等。人才培养的这种“标准化”流程,的确会给人才的培育、选拔、考核等带来一些公平、公正的因素。但这只是一种貌似的公平、公正,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单位为了避免争议,更趋向于采用“一刀切”的简单化处理模式。在这种简单化处理模式下,各种“唯分数论”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呈现扩大化的趋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态势,有专家称之为人才培养的“格式化”。

  人才培养的“格式化”趋向,导致了一个较为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大师级的创新型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为此,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此还曾发出过如此感慨:“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老先生的这一感慨也被称之为“钱学森之问”,曾引发社会长时间的讨论,至今仍产生着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