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从小培养孩子的韧性
发表日期:2019-01-30 17:40:41 作者来源:张老师 浏览:121
每个周末的清晨,爸爸都会带小美、小赞锻炼身体。考虑到两个孩子的年龄,爸爸并没有选择大强度的锻炼项目,而是带着两个孩子徒步行走。
从家里出发,径直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再返回家里,往返的时间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起初,两个孩子都很难坚持下来,小美、小赞一路上总是走走停停,不是走不动了,就是口渴了。
爸爸并没有放慢脚步,像个“领头羊”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看到爸爸走远了,两个孩子喘息了片刻,便一路小跑紧随着爸爸的脚步。
回到家后,小美、小赞都一致表态再也不想跟爸爸出去了。休息了片刻,爸爸便给两个孩子讲了两则有关坚持和毅力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小美、小赞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夜晚,有关韧性的临睡故事爸爸不厌其烦地坚持了一周。
第二个周末,两个孩子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整装待发。“再次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爸爸的一声令下,三个人开始了新的征程。
“水滴石穿”的古训告诫我们: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是我们面对逆境时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强大动力。所谓的天才,其智力未必高于我们,但是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坚持的意义。所以,“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养成的。”
反思我们所走过的人生,无数个成功的机遇都在临门一脚时过早地放弃了,于是我们总是幻想着时间可以倒流,失望、怀念、反思、成长、厚积薄发,期待着在下一个机遇里锲而不舍。然而,机遇不等人,匆匆间,我们体会到人生已失去了太多,也感触到自己的内心需要重新树立起韧性的大旗,才会成长和新生。
韧性就是持之以恒,是一种高瞻远瞩的眼界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胸。韧性不是蛮干,更不是赌徒的“铤而走险”,而是一种对人生充满期待的积极态度和精神。
一个人若想不迷失于人生的航向,必须具有贯彻始终的韧性,而这种精神和品格更需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韧性始于胎儿时期,外显于出生的那一刻,第一声啼哭便是孩子美好人生的韧性表达,翻身、坐立、行走、模仿、学习、内化无不是孩子韧性的发挥与彰显。
所以,婴幼儿时期,父母更多地给孩子以榜样、欣赏、鼓励,告诉孩子“不气馁便是胜利”,让“我能行”“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会儿”的意志品格尽早地内化成孩子的韧性,成功就会属于孩子,更会属于父母。
知识链接:
韧性,心理学名词,指一种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不仅意味着个体在压力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
全脑理念:
孩子的韧性始于胎儿时期,外显于出生的那一刻,第一声啼哭便是孩子美好人生的韧性表达,翻身、坐立、行走、模仿、学习、内化无不是孩子韧性的发挥与彰显。